眼鏡小朋友的擬答(莊子):
莊子《養生主》的主旨在於立倡養生之道,為順應自然,與時推移。由於人為有形體之生命,亦有精神之生命。而形體的生命維持則需靠食物。精神生命的來源則來自於快的心情,然而世人為了能吃遍天下美食,不惜一切,傷心、傷神,縱使滿足了口腹之慾,精神與生命卻被殘害了。因此,莊子明白了此道理,便作《養生主》,提倡養生之道應順應自然,合乎自然就能保身全性,養親盡年。
莊子則藉由「庖丁解牛」說明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。庖丁解牛可分為三階段。最低層級是以土法煉鋼解牛,第二層級則是以技巧純熟解牛,最高層級則是以精神相通解牛,而能以精神相通解牛是因為順應牛隻經絡的紋理而支解,庖丁也藉由自己與ㄧ般廚師做對比,說明ㄧ般廚師解牛是依照感覺解牛,而非依精神解牛。因此,由庖丁解牛這則寓言中,已知其養生之道而於依乎自然,提生精神層面。
在「秦佚弔老耽」這則寓言中,莊子認為生死乃自然,要能安時而處順,才能不被情感所困。由老子的弟子與秦佚的問答終得知,秦佚讚許老子為勝人。因其第子能明白老師的教誨,認為人死哭號為不必要,懂得安時處順。而秦佚也表示,ㄧ般人哭喪是不必要的,這些人違背了自然與人情,忘了自然的授予即人生於自然,過份執著非真正養生。真正的態度應為安時而處順,才能超越情感束縛,這才是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。
阿蠶的擬答:(定風波)
ㄧ、情感的表達方式:
1. 以景寓情:藉由聽覺、視覺及觸覺的交錯來傳達對於景物的感受與情感。
2. 色彩:「穿林打夜」的黃綠色與透明來表達輕快、活潑的感覺,再以「煙」來柔和淡化色彩的濃烈,淡而清爽,和心境香等,表現出過去種種皆成往事。
3. 空間:在時間上點出過去式的陰雨及陽光,再到現在式的無晴無雨,引申說明過去種種,無論好壞皆成往事,無法影響自己超然、豁達開朗的心情。
二、境界:
1. 寫境:作者將自己途中遇雨之經過寫實表達出,並藉此自詡超俗絕塵,及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亦能讓生命保有輕鬆自在的境界。
2. 有我:由「山頭斜照卻相迎」可看出作者將自己樂觀喜悅的心情頭射在山頭的斜陽上,並且認為陽光是迎接自己而來,為以自我主觀觀感來看待事物,因此屬於有我之境。
3. 壯美:(仍在思考如何寫)
4. 字奇意奇:「何妨」一詞逗出一點俏皮感,更增添挑戰人生逆境的瀟灑色彩。其次,「一簑煙雨任平生」的「任」字加強了作者超然豁達的胸襟。
5. 境大:整首詞給人一種在心靈層面上寬闊廣大的感受,並在「山頭斜照卻相迎」之處有豁達開朗的境大之感。